全国土地日|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看中原如何“耕”新
全国土地日|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看中原如何“耕”新
全国土地日|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看中原如何“耕”新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濮阳6月(yuè)25日消息(记者 郝振青)河南(hénán)作为(zuòwéi)粮食生产大省,以占(zhàn)全国1/16的耕地,贡献了(le)全国1/10的粮食、全国1/4的小麦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。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,河南省现状耕地面积11437.85万亩,永久基本农田9915.34万亩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河南是如何“耕”新的?
“1+N”节约集约(jíyuē)用地政策体系 严守耕地红线
近年来,河南扛稳保护耕地(gēngdì)、保障(bǎozhàng)国家(guójiā)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科学划定“三区三线”,从严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,全省耕地数量实现连续增长(zēngzhǎng),2024年较2020年净增加205.63万亩,占全国新增耕地数量的7.5%,为全省粮食生产稳定(wěndìng)在1300亿斤以上打牢了坚实基础。
6月25日,第35个全国(quánguó)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河南主场启动仪式在濮阳市(shì)举行(jǔxíng)。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(chéngyuán)、副厅长景志刚介绍,针对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实际,河南省创新构建“1+N”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,以高水平(gāoshuǐpíng)土地保护利用支撑高质量发展;严格(yángé)节约集约用地,实行增存挂钩、批供联动,持续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专项整治,近两年来,累计盘活存量(cúnliàng)土地109.72万亩(wànmǔ),全省共创建国家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24个,居全国第二位。
濮阳经开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郝振青 摄)
同时,河南加快完善“1+N”耕地占补平衡管理(guǎnlǐ)制度体系,初步(chūbù)搭建省级占补平衡管理平台(píngtái),以“图形化”管理为手段,对入库补充耕地进行全流程(liúchéng)、全链条监管,持续强化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保护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共补充耕地87.04万亩。
值得一提的是(zhídéyìtídeshì),河南持续完善“人防+技防”监管体系,充分发挥“河南一号(yīhào)”卫星遥感与视频(shìpín)探头双发现机制作用,坚决守好(shǒuhǎo)“饭碗田”“生命线”。2024年,河南及时发现、纠治耕地“非农化”新增问题1219个。
“一网两长” 织密耕地保护网(bǎohùwǎng)
2020年(nián),河南启动实施(shíshī)“一网两长”制,以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守住每一寸耕地(gēngdì)。2021年,有近23万名“田长”认领了责任田,在全省织起了一张耕地保护网。
在濮阳县鲁河镇的高标准农田里,一个个自动式喷灌头正在将水均匀地喷洒在玉米苗上。鲁河镇是传统(chuántǒng)农业乡镇(xiāngzhèn),几年前,这里耕地碎片化严重,适度(shìdù)规模经营程度低,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部分土地有撂荒现象。为(wèi)解决这些难题,该镇探索建立了“镇联合社+村合作社+土地驿站”的发展模式(móshì),实现了“小田并大田”。
自动式喷灌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玉米苗上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郝振青 摄(shè))
“我们以‘一网两长’为(wèi)总抓手,建立镇、服务区、村三级‘田长’,层层签订(qiāndìng)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‘军令状’;持续推动‘土地驿站’与‘一网两长’深度结合,打造‘田长+经营主体+网格(wǎnggé)员’为核心的架构体系,形成了耕地保护齐抓共管大(dà)格局。”鲁河镇党委书记(dǎngwěishūjì)田志鹏说。
鹤壁市山城区三家村地处丘陵地带,耕地质量差,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(de)小村子。该村(gāicūn)党支部书记、村长张桂芳,是一名标准的95后村干部(cūngànbù),也是一名光荣的村级田长。
“鹤壁市创新建立了五级田长制,我们村设置了1名村级田长、2名村级网格员,下设3个村小(xiǎo)组,每周(měizhōu)最少巡查两次,遇到情况随时拍照(pāizhào)上传到手机里的(de)(de)‘一网两长’小程序,增加巡查效率的同时也起到了过程监督的作用。”张桂芳说(shuō),四年来,村里一共开展了380余次日常巡查,村民的耕地保护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明显增强,同时优质的耕地也种出了更加优质的小米、花生、南瓜等特色农产品,村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让村民们持续创收的产业(chǎnyè)道路。
从(cóng)政策(zhèngcè)体系创新到监管模式升级,从“一网(yīwǎng)两长”织密保护网络到基层实践探索特色路径,河南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“耕”新土地未来,为端稳“中国饭碗”贡献着中原力量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(kě)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(zhuómùniǎo)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濮阳6月(yuè)25日消息(记者 郝振青)河南(hénán)作为(zuòwéi)粮食生产大省,以占(zhàn)全国1/16的耕地,贡献了(le)全国1/10的粮食、全国1/4的小麦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。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,河南省现状耕地面积11437.85万亩,永久基本农田9915.34万亩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河南是如何“耕”新的?
“1+N”节约集约(jíyuē)用地政策体系 严守耕地红线
近年来,河南扛稳保护耕地(gēngdì)、保障(bǎozhàng)国家(guójiā)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科学划定“三区三线”,从严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,全省耕地数量实现连续增长(zēngzhǎng),2024年较2020年净增加205.63万亩,占全国新增耕地数量的7.5%,为全省粮食生产稳定(wěndìng)在1300亿斤以上打牢了坚实基础。
6月25日,第35个全国(quánguó)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河南主场启动仪式在濮阳市(shì)举行(jǔxíng)。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(chéngyuán)、副厅长景志刚介绍,针对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实际,河南省创新构建“1+N”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,以高水平(gāoshuǐpíng)土地保护利用支撑高质量发展;严格(yángé)节约集约用地,实行增存挂钩、批供联动,持续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专项整治,近两年来,累计盘活存量(cúnliàng)土地109.72万亩(wànmǔ),全省共创建国家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24个,居全国第二位。
濮阳经开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郝振青 摄)
同时,河南加快完善“1+N”耕地占补平衡管理(guǎnlǐ)制度体系,初步(chūbù)搭建省级占补平衡管理平台(píngtái),以“图形化”管理为手段,对入库补充耕地进行全流程(liúchéng)、全链条监管,持续强化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保护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共补充耕地87.04万亩。
值得一提的是(zhídéyìtídeshì),河南持续完善“人防+技防”监管体系,充分发挥“河南一号(yīhào)”卫星遥感与视频(shìpín)探头双发现机制作用,坚决守好(shǒuhǎo)“饭碗田”“生命线”。2024年,河南及时发现、纠治耕地“非农化”新增问题1219个。
“一网两长” 织密耕地保护网(bǎohùwǎng)
2020年(nián),河南启动实施(shíshī)“一网两长”制,以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守住每一寸耕地(gēngdì)。2021年,有近23万名“田长”认领了责任田,在全省织起了一张耕地保护网。
在濮阳县鲁河镇的高标准农田里,一个个自动式喷灌头正在将水均匀地喷洒在玉米苗上。鲁河镇是传统(chuántǒng)农业乡镇(xiāngzhèn),几年前,这里耕地碎片化严重,适度(shìdù)规模经营程度低,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部分土地有撂荒现象。为(wèi)解决这些难题,该镇探索建立了“镇联合社+村合作社+土地驿站”的发展模式(móshì),实现了“小田并大田”。
自动式喷灌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玉米苗上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郝振青 摄(shè))
“我们以‘一网两长’为(wèi)总抓手,建立镇、服务区、村三级‘田长’,层层签订(qiāndìng)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‘军令状’;持续推动‘土地驿站’与‘一网两长’深度结合,打造‘田长+经营主体+网格(wǎnggé)员’为核心的架构体系,形成了耕地保护齐抓共管大(dà)格局。”鲁河镇党委书记(dǎngwěishūjì)田志鹏说。
鹤壁市山城区三家村地处丘陵地带,耕地质量差,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(de)小村子。该村(gāicūn)党支部书记、村长张桂芳,是一名标准的95后村干部(cūngànbù),也是一名光荣的村级田长。
“鹤壁市创新建立了五级田长制,我们村设置了1名村级田长、2名村级网格员,下设3个村小(xiǎo)组,每周(měizhōu)最少巡查两次,遇到情况随时拍照(pāizhào)上传到手机里的(de)(de)‘一网两长’小程序,增加巡查效率的同时也起到了过程监督的作用。”张桂芳说(shuō),四年来,村里一共开展了380余次日常巡查,村民的耕地保护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明显增强,同时优质的耕地也种出了更加优质的小米、花生、南瓜等特色农产品,村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让村民们持续创收的产业(chǎnyè)道路。
从(cóng)政策(zhèngcè)体系创新到监管模式升级,从“一网(yīwǎng)两长”织密保护网络到基层实践探索特色路径,河南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“耕”新土地未来,为端稳“中国饭碗”贡献着中原力量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(kě)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(zhuómùniǎo)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